胡适四十自述

胡适四十自述

内容介绍

近百年来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传记文学代表

胡适亲笔自传讲述心智成长经历

文化大师胡适亲笔自传,娓娓道来童年在家乡安徽、少年到上海求学、青年赴美留学以及海归回国后的成长细节。胡适的人格、学养、信念与成长历程一目了然,读来如同亲历,引人深思。

媒体推荐

1.胡适对我的影响太深了。——梁文道(作家、文艺评论家、媒体人)

2.错过胡适,中国错过了一百年。——熊培云(作家、青年学者、新闻工作者)

3.跟适之先生谈,我确是如对神明。——张爱玲(作家)

4.完全是学者相,完全是君子相。——陈丹青(艺术家、文艺评论家、学者)

5.我对胡适的喜欢就是基于一种内心的认同,他对生活的态度,他对社会的态度,他对自身的定位,都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可以躬行实践的、可以参照的生活方式。——傅国涌(历史学者、作家)

6.胡适先生当年讲的追求自由、追求真理的态度,在我们当下的现实处境里,自然还是有意义的。——潘光哲(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)

7.在这生化转变的大世界里,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里,胡适始终在变化的环境里维持他的人格、观点和气焰。——李敖(作家、近代史学者、时事批评家)

8.一生始终保持着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态度,没有中途摇摆过。——高晓松(作家、音乐人、主持人)

胡适先生很幽默,他说除了考研、就业外,还有做官、办党、革命、享福、失业几条路。——李开复(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)

作者介绍

胡适( 1891.12.17—1962.02.24 )

现代学者、诗人。安徽绩溪人。

原名嗣穈,字希疆,后改名适,字适之。

幼年在家塾念书。

13岁到上海求学。

19岁赴美留学,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,后改读文科。

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。

26岁归国,任北京大学教授,率先倡导推动“新文化运动”。

历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、北京大学校长、中央研究院院长。72岁逝于台北。

胡适一生著述丰富,在哲学、文学、史学、教育学等领域均有开创性贡献,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。

电子书下载

胡适四十自述.pdf

(访问密码: 1946)

胡适四十自述.pdf

提取码:BZAP